6月23日,北斗三號系統“收官之星”在萬眾矚目中發射成功,標志著北斗全球星座部署圓滿完成,中國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歷時26年的北斗系統建設,伴隨著眾多關鍵技術的創新與突破。在這背后,一家珠海企業也貢獻了核心力量——作為北斗三號衛星的元器件供應商之一,歐比特的宇航電子產品已在北斗導航等衛星型號中批量應用,實現了國產宇航大規模存儲器上天應用。
遙望星空,珠海造為北斗衛星保駕護航;放眼珠海,大批創新企業也正在追逐千億級“北斗+”市場。
國產化自主元器件助力北斗衛星成功組網
從元器件主要依靠進口,到北斗系統全面實施自主可控原則,衛星單機產品及元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北斗的“問天征程”,也是一場艱難的自主創新征程。
2018年4月2日,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開了一封來自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可靠性中心的感謝信,首次披露了公司產品在北斗導航衛星上的應用。
感謝信
隨著北斗系統服務能力的大幅提升,其在部分新興領域的應用也有望獲得進一步拓展,其中,智能網聯汽車、無人機、無人船、海洋觀測等新興應用領域在珠海的發展前景較為廣闊。
早在2017年,深耕人工智能產業多年的全志科技就發布了多款北斗應用芯片產品,致力于引領中國汽車產業大步邁向精準服務時代。
據了解,目前全志科技不直接生產和銷售北斗芯片,但公司的主控芯片和配套方案可搭配、支持北斗芯片產品,以終端整體解決方案的形式應用于車聯網市場。
在無人船領域,云洲智能自主研發的無人艇,在搭載遠距離無線寬帶通信系統之外,也同時融合了衛星通信、北斗通信系統,以實現海上無縫通信網絡連接。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稱,“已做過北斗的衛星定標,但在應用中還需要解決通信的問題。”
此外,隨著北斗在海洋觀測領域的應用不斷突破,目前其已成為服務于全球海洋觀測網的 3 大衛星系統之一。而珠海萬山,在海洋觀測衛星地面系統建設方面已有重大突破。
近日,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標志著萬山定標場正式開始業務運行。
據悉,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是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主要為我國自主海洋觀測衛星雷達高度計的在軌絕對定標業務服務。
下一步,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將利用實測驗潮數據,開發場區的高精度潮汐模型和大地水準面模型,以提高萬山定標場現場觀測海面高度絕對基準的精度,保障海洋衛星雷達高度計的海面高度數據的精度,促進海面高度數據的定量化應用。
據介紹,在第三十、三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又稱為MEO-9/MEO-10)衛星上,采用了多款歐比特公司自主研制的SIP產品(大容量存儲器),由此真正實現了國產宇航大規模存儲器上天應用。
此后,歐比特的身影開始一次次伴隨北斗導航衛星遨游太空,主要承擔衛星星間鏈路載荷中的SiP計算機模塊的設計和制造。
“公司的宇航電子產品已在北斗導航等衛星型號中批量應用,持續為國內多家航天院所供貨。”歐比特相關負責人稱。
歐比特由歸國留學生顏軍博士于2000年3月在珠海創立,是首家登陸中國創業板的IC設計公司,現隸屬于珠海國資委,由珠海格力集團控股。
護航北斗衛星之外,其更為大眾所熟知的,是我國首個由民營上市公司建設并運營的“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
自2015年起,通過4年的持續布局,“珠海一號”衛星星座已完成12星組網,其中包括8顆高光譜衛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商業高光譜衛星星座,可實現2天半覆蓋全球、對特定區域1天重訪,全年數據采集總量達7.15PB,采集高光譜數據覆蓋面積2188000萬平方公里。
而作為我國為數不多的進入衛星運營環節的企業之一,歐比特也已成為衛星大數據行業引領者之一。
目前,“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已被列入《廣東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其中還包括建設衛星大數據產業園,將成為大灣區首個衛星大數據產業園。
記者獲悉,該產業園已在去年年底完成封頂,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按規劃,該產業園將打造成珠海地理信息產業孵化基地,重點吸引衛星數據、軟件開發、地理信息應用等相關的行業企業,力爭為珠海打造一個新的產業集群。
正在建設中的歐比特數控產業園
可提升北斗定位精度達毫米級
衛星直奔蒼穹,一個數千億規模的大市場也隨之打開,北斗產業開啟了發展新紀元。而對于終端應用市場來說,誰能大幅提升衛星導航的精準性,誰就能占得優勢。
在珠海,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國家特聘專家漆一宏創辦的珠海德百祺科技有限公司,憑借自主研發的核心定位技術,能將北斗衛星導航的普通定位精度從10米提升至5米以內級別,在特殊應用場景下,其定位精度可達毫米級。
“毫米級的高精度定位適用于一些特殊的應用場景,比如可以用于測樓宇的沉降,大橋的位移等,可進一步拓展北斗應用領域。”公司副總經理鄧磊告訴南方+記者。
除了提升精度水平,德百祺的另一個技術突破,是可大幅提升信號接收靈敏度。
鄧磊介紹,公司首創高靈敏度接收技術,可在不改變芯片設計和解算方法的前提下,實現遮蔽空間定位。“如在高樓間、車尾箱內、高架橋下、部分室內等信號不好的地方,都可以實現精準定位。”
2015年起,德百祺陸續推出多個定位器產品、配套物聯網服務平臺,并可提供提供車隊管理和安防監控的多個解決方案,產品和技術已成功運用至車輛制造、車輛安防、汽車租賃等多領域。
德百祺可提供提供車隊管理和安防監控的多個解決方案
“其中,我們在汽車租賃細分市場已占據領先地位。”鄧磊透露,目前,公司與神州租車、一嗨租車、首汽租車等汽車租賃行業龍頭均有深度合作,未來在繼續圍繞核心優勢領域做大做強的同時,也將進一步開拓更多行業應用。“其中,我們在汽車租賃細分市場已占據領先地位。”鄧磊透露,目前,公司與神州租車、一嗨租車、首汽租車等汽車租賃行業龍頭均有深度合作,未來在繼續圍繞核心優勢領域做大做強的同時,也將進一步開拓更多行業應用。
將北斗技術融入5G物聯網時代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國家安全和戰略的需要。北斗的應用這些年發展的很快,離不開國家的引領。從GPS到北斗,對用戶來說可能是一個無縫切換的過程,但給整個產業鏈都帶來了新機遇。”鄧磊說。
北斗系統的規模化、產業化應用發展將繼續提速,已經成為廣泛共識。
根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5月18日發布的《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將近3450億元,較2018年增長14.4%,預計2020年產業總體產值將超過4000億元。
此外,隨著“北斗+”和“+北斗”應用的深入推進,由衛星導航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也已達到2284億元。
珠海,如何加快掘金這一“大市場”?北斗與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有望開拓新空間。
上個月,珠海市重點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舉行,涉及32個項目,總投資額567億元。其中,深圳中青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將投資50億元,在珠海斗門建設中青北斗SiP系統級封裝項目。
“我們要將先進的北斗信息技術融入現實5G物聯網時代。”中青北斗董事長黃敏安介紹,項目計劃將“5G+北斗”的創新應用推出實驗室,一期將生產5G通信芯片、北斗高精度封裝芯片和5G北斗授時封裝芯片,運用于物聯網產品等,達產后項目年產值將達到80億元。
“5G與北斗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構成智能化時代的基礎設施。”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是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中心主任,他認為,5G能增強北斗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北斗可為5G賦能,讓信息擁有包含時空位置信息的“出生證”和“生命軌跡”,成為未來“通信+導航”技術發展的制高點。
據透露,在項目落地斗門前,深圳中青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已承接了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多個項目。
【采寫】沈夢怡 林郁鴻
編輯 葉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