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Number Configuration Voltage Clock Rate / Access time Package Temperature SCD#
-
暫無記錄
綜合利用遙感衛星、空中無人機、視頻監視系統、無人船以及水文遙測設備等多樣化的數據采集手段,利用遙感衛星進行大范圍引導式的監測,通過高分辨率衛星、無人機和地面設備等手段對飲用水保護區等針對性區域進行精細監測,另外還通過以高光譜為主并聯合多時相的水環境遙感數據,實現對水體水質、污染源等方面的大范圍、高效監測,包括污染源分布、水質監測、海水水質分級監測、赤潮監測等多個部分,為生態環境局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質把控、海洋突發災害應急響應等工作提供客觀有力的數據支撐,有效節約人工排查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對生態環境污染防治和監測起到較大作用。
n 污染源分布
以入河排污口、入海排污口為監測對象,利用高光譜衛星影像對該區域整體水系的水質狀況(葉綠素濃度、溶解氧及懸浮泥沙含量)進行反演,基于高分辨率影像對入河排污口、入海排污口是否存在水色異常水面、浮萍生長水面進行排查,同時以水質遙感反演結果作為輔助工具綜合分析提取出疑似污染源,最后將其與土地利用類型解譯結合起來判斷其污染源類型(農業污染、生活污染、工業污染等),每月提供專題產品及分析報告。
從入河排污口調查摸底的情況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開展自行監測和監督性監測的情況較好,但規模以下入河排污口的監測體系較為薄弱,大部分規模以下入河排污口沒有開展自行監測和監督性監測,這些入河排污口雖然規模上較小,但是數量多而且散亂分布,其中可能存在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的情況,嚴重威脅河流水質,存在巨大隱患。此項專題能有效監督性檢測規模以下的排污口,對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專項行動工作具有較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為大范圍水環境質量調查工作提供技術參考。
n 水質監測
本專題以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為監測對象,采用遙感監測手段結合現場實測數據對該水域的水質狀況(5個水質重要指標)進行調查,進行長期動態的遙感監測。利用高光譜遙感影像數據進行葉綠素a、懸浮物、溶解氧、總氮、總磷濃度反演,得到飲用水水源各水質參數濃度分布圖,分析水庫、泵站范圍內水質狀況的空間分布特征,計算各水源五項指標(葉綠素a、懸浮物、溶解氧、總磷、總氮)的平均值,判斷溶解氧、總磷、總氮三項指標是否達到第二類/第三類地表水標準值,輔助水源地水質監管工作,為水源地預警監控提供科學合理的技術支撐。
生態環境局每月會公開《市級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報告》,監測方式為按照國家地表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的要求,在水庫泵站設置采樣點采集水樣。利用遙感衛星進行大面積范圍內水質情況的空間分布及動態的定量分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水面采樣觀測的缺點,還能發現一些常規方法難以揭示的污染物排放源、遷移擴散方向、影響范圍以及與清潔水混合稀釋的特征,有利于查明污染物的來龍去脈,為科學的布設地面監測點提供依據。同時遙感水質監測也有其劣勢:內陸水水體物質組份的復雜性以及衛星傳感器與實際需求的矛盾決定了問題解決的難度,水色遙感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仍沒有實質性進步,離水質監測的業務化尚有一段距離;定量水質理化參數精度易受季節、天氣、水文等多種因素影響,光學遙感的絕對定量精度低,但相對的趨勢精度高,因此長期的監測對于趨勢性的判斷會比較準確。本專題與業務科室采用的傳統水質監測方法相結合,互相配合彌補其劣勢、發揮其技術優勢。
n 城市裸土提取
城市裸土包括未利用裸露地表、城市施工工地以及施工后未及時處理的裸露土地等。由于沒有植被覆蓋,裸地嚴重影像區域生態環境,也不利于局部水土保持;城市裸地易導致地面揚塵,PM2.5源解析表明,揚塵是大氣顆粒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提取并研究城市裸地空間分布對于城市景觀美化、土地可持續利用、大氣環境保護等相關管理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使用高空間分辨率和高光譜衛星影像監測裸土的分布,監測表層為土質,基本無植被覆蓋的土地,包括未利用裸露地表、城市施工工地以及施工后未及時處理的裸露土地。利用計算機解譯方法結合目視解譯方法提取出目標范圍內所有裸土,制作裸土分布圖,摸清裸土現狀,使用遙感技術手段實現對城市裸土的常態化監測,為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管理科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輔助支持。
n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監測
根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 773—2015),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不得有與取水或保護水源無關的任何建設項目或活動。本專題基于高分辨率影像開展每月一次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監測,主要是針對一、二級飲用水源地的違建、違法用地情況,土地利用變化情況,尤其是湖塘、采水口保護范圍內的養殖和人工建設及周邊環境進行監測,獲取影像成像時的建筑物、垃圾填埋場等疑似違建的位置分布、面積等信息,作為基礎數據提供給水生態環境科,為其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和水源地監控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n 海水水質分級監測
常規海洋水質等級監測是利用水質浮標數據或專業航次實地取樣分析水質要素濃度,然后利用插值方法對整個海域進行插值處理,獲得海域整體的水質情況,該類方法除浮標或者實測點位數據精度較高以外,其他區域插值得到的水質結果無法判斷準確度或精度,而衛星遙感技術的大面積、準實時、經濟的技術優勢,是水質環境監測與評價的重要技術手段,該方法基于水質要素濃度與反射率的物理關系或經驗模型開展,是大范圍海洋水質監測的重要手段。
針對業務部門確認的需求,項目組基于高光譜或多光譜影像,結合歷史或實測水質數據,利用適用于海域的半分析或經驗模型進行水質要素反演,依據我國海洋水質國標等相關文件在水質要素反演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水質分析,形成海洋水質分級產品。本專題用于水質分級指標為海洋水質評估中常用的葉綠素a、懸浮物、透明度等指標。
n 海水水質要素遙感監測
常規海洋水質監測是利用水質浮標數據或專業航次實地取樣分析水質要素濃度,然后利用插值方法對整個海域進行插值處理,獲得海域整體的水質情況,該類方法除浮標或者實測點位數據精度較高以外,其他區域插值得到的水質結果無法判斷準確度或精度,而衛星遙感技術的大面積、準實時、經濟的技術優勢,是水質環境監測與評價的重要技術手段,該方法基于水質要素濃度與反射率的物理關系或經驗模型開展,是大范圍海洋水質監測的重要手段。
利用空間分辨率優于16米的多源光學衛星數據,對于無同步實測數據的情況,綜合歷史海洋水質情況及國內外關于海洋水質要素尤其是近岸二類水體的衛星遙感反演研究成果,采用經驗反演算法,開展目標海域水體葉綠素a濃度、懸浮物濃度和透明度遙感監測,對于有同步實測數據的情況,依據《HY/T147.7-2013_海洋監測技術規程 第7部分:衛星遙感技術方法》中的算法建立部分要求進行要素反演,生產葉綠素a濃度、懸浮物濃度、海水透明度監測產品,為海域水質監測提供技術支撐和信息服務。
n 赤潮監測
赤潮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或原生動物爆發性繁殖聚集引起水體顏色改變的一種生態異常現象,近年來其在我國海域的多次爆發嚴重影響海洋漁業的健康發展和沿海居民的食品安全。利用遙感手段對目標區海域開展每月一次的常規化監測,可以及早發現赤潮爆發情況,并對發生海區的位置、污染面積進行提取,為赤潮治理提供數據支撐。
n 生態環境系統
生態環境系統平臺是基于高分辨率衛星、高光譜衛星等大范圍、大尺度監測技術手段為支撐的綜合性智慧政府服務平臺,提供多源多期連續時相數據集成瀏覽,其中水質監測、富營養化專題、海洋水質等可進行大范圍展示、多期水質對比分析等功能。
另外針對城市裸土、飲用水環境監測等專題可提供圖斑屬性信息查詢,便于用戶進行現場定位,為其執法工作提供幫助。